雪域高原的戰斗堡壘
近日,在中國鐵建黨委開展的第二批“示范黨支部”選樹工作中,十五局五公司蘭張項目黨支部從8000多個黨支部中脫穎而出,被中國鐵建黨委正式命名為“示范黨支部”。
該項目黨支部成立于2019年8月,現有職工89名,黨員16名。自工程開工建設以來,該項目黨支部以創建“示范黨支部”為抓手,以“強黨建就是強發展”為理念,以“五好”標準和“四強”要求為標尺,引領推動,凝聚保障,在雪域高原打造出具有中國鐵建特色的堅強戰斗堡壘。
筑牢理想信念“主心骨”
該項目中標后,如何讓這只90后職工占比達到30%以上的年輕隊伍安下心、留得住、干得好成為項目黨支部的首要任務。
提及烏鞘嶺,許多當地人都會“談嶺色變”。這里高寒缺氧,常年風雪、冰雹等災害天氣,最冷月平均氣溫為零下13.1攝氏度,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34.5攝氏度。面對這樣的施工環境,項目許多人心里“直打鼓”。為克服部分職工在惡劣環境下的焦慮心理和恐慌心理,該項目黨支部及時開展“精神+心理”體檢。支部班子成員分頭深入了解職工們的所思所盼,了解到一些員工身體對高原環境產生不適應、思想狀態等問題后,積極購置急需藥品并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。結合主題教育,開辦“微黨課”,通過互聯網“助”學、制定計劃“精”學、理論骨干“送”學等方式激勵每位職工把不忘初心的要求植于心、踐于行。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,班子成員帶頭住在隧道口,為值守員工進行防疫知識的宣貫和心理疏導,通過一對一疏導、點對點包車等舉措,5天時間完成了397名工人進場,為早日復工復產積聚了力量。
該項目黨支部始終站在職工立場想問題、作決策、辦事情,想方設法提高職工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數。在房前加裝了全玻璃防風防沙走廊,采用集抗風雪、耐極寒、噪聲小、防火、保溫等優點的裝配式材料,建成了溫馨舒適的項目駐地;設立室內室外活動室、黨員活動室、職工書屋等,讓職工釋放壓力、錘煉黨性、“充電”等有了好去處;洞口設置吸氧室和配備應急藥品,洞內每隔800米設置一處救援物品箱,確保職工在雪域高原“氧”氣滿滿;考慮到員工來到高原后,在飲食上的不適應,采取自帶、找扶貧公司進購等措施外,在房前屋后設立了“蔬菜責任田”,確保舌尖上的綠色美味;按月發放工資和高原補貼、逢節必慰問、每月舉辦集體生日宴、“認領微心愿”等活動,讓項目這個大家庭更有凝聚力、吸引力和向心力。
該項目黨支部“量體裁衣”地為職工制定成長成才計劃,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。以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為載體,充分發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。通過開展導師帶徒、現場講堂等,堅持在現場實踐中發現人才,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,在攻堅克難中凝聚人才,讓“有勞模領著干,每天都有進步,干活有勁頭,日子有奔頭”成為了大家的共識。目前,勞模創新工作室有3項成果已立項,2019年新分大學生匡曦撰寫的降低噴射混凝土回彈率QC成果榮獲公司QC成果“三等獎”,陳曦榮獲公司“企業工匠”榮譽稱號,員工“微創新”平臺小改小革更是層出不窮。
當好提速提效“定盤星”
該隧道作為全線重難點項目,各界期望值高、關注度高、社會影響大。該項目黨支部把安全優質高效完成項目任務、全力提速提效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在堅決打好項目創效進攻戰中打造堅強堡壘。
該項目黨支部創新黨建教育方式,有機植入“互聯網+黨建”思維,依托學習強國、十五局紅色驛站、“黨建微信群”等載體創建空中學習課堂,把“戰疫情、保生產,黨員先鋒行動”主題實踐活動與“六比六創”勞動競賽活動結合起來,激勵黨員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扛最難的題,啃嘴硬的骨頭,有效激發了廣大黨員把身份亮出來,責任擔起來,作用顯出來。
該項目黨支部把黨旗插到隧道口,設置18個黨員先鋒崗和3個紅旗責任區,確保關鍵工序、關鍵崗位有黨員把關、有黨員示范、有黨員引領。該隧道既有7號斜井3號支洞位于F5斷層和F6斷層之間2200米長的夾頁巖夾薄煤層為中等富水區,節理發育,日涌水量超過了2400余方。面對難題,黨員李攀峰帶領工作室人員在一線掀起“頭腦風暴”,研究設計出全自動大功率多級聯合排水系統,為斜井施工排除了最大的障礙。新入職大學生黨員王智超始終懷著勤勉謙虛的態度向身邊的人學習,他所在的紅旗責任區每月都能完成當月施工計劃任務,無一例安全質量事故。常年堅守在施工一線的黨員喻玖德,初心不改,迎難而上,不斷完善施工方案,細化舉措,為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貢獻力量。目前,5號斜井上斷面完成7.0米,比預計工期節點提前4天。
該項目黨支部以“創崗建區”“勞動競賽”等職工建功活動為載體,牽頭開展每月一次的經濟活動分析,通過分析總結,清晰地描摹出一份管理運行軌跡圖和資源消耗分布表,用一份“大數據”讓成本風險防控點躍然紙上。該項目把“闖關答題”與人臉識別系統相結合,從項目負責人到一線工人,都必須經過“闖關答題”才能進入施工現場,推動了安全管理再升級,安全素質再提升。
扛起聯建共建“大擔當”
該項目黨支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兩不愁三保障”號召和精準扶貧的要求,工程建設到哪,社會責任就履行到那里。
以“黨建聯建謀共贏發展”為主題,積極與祁連山人民檢察院、上河東村、下河東村、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烏鞘嶺保護站等積極溝通聯絡,建立了聯絡協調機制、突發事件應急機制。通過成立義務防火隊、與駐地武警交通部隊搞“八一”聯歡、為漢長城文物投入保護費3萬元、主動參加并成功滅掉山火保護好祁連山自然山脈等,架起了與駐地政府群眾互聯互通的“連心橋”。
該項目黨支部積極響應黨中央扎實做好“六穩六?!钡臎Q策部署要求,主動投入當地脫貧攻堅工作,與黑松驛鎮扶貧開發公司結為“幫扶對子”,通過建立垃圾清運、農副產品訂購、水車租賃等,為扶貧企業紓難解困幫扶貧困戶穩崗就業。聚焦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問題,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察實情、訪民意,為57名當地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,為朵什鎮龍溝村村民提供飲用水600方,為上(下)河東小學送口罩1000個、消毒液400公斤、防護服4套、高低床13張等,身體力行地為當地群眾解難題,贏得了當地政府“鐵軍幫扶暖人心,奉獻群眾辦實事”的美贊。
該項目位于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,對施工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要求極高。為此,該項目黨支部與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烏鞘嶺保護站聯動,定期不定期進行生態環境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宣貫。鑒于施工高峰期人員眾多且吸煙的情況,為員工配發了便攜式煙灰缸,既美化了環境,又降低了火災發生率。加上循環使用的裝配式辦公樓等舉措,讓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環保理念植于心踐于行。
勇當創譽創效“排頭兵”
進場以來,該項目黨支部積極發揮黨建引領,克服了高寒缺氧、資金和原材料供應緊張、運費上漲等多種困難,在加強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,該項目靠前指揮,超前謀劃,分片包干,積極推進隧道實體工程的施工,加快工程推進,把疫情損失的時間搶回來,把建設的節奏帶起來,優質高效的完成了2020年全部工期節點任務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,該項目在“防疫、復工復產”的雙重壓力下,各工點率先全面復工,先后被《中國鐵路》(頭條)《人民日報》《甘肅日報》和國家復工復產調研檢查組作為加速復工建設典型,給予了充分肯定。同時,獲指揮部通報表揚,在蘭州鐵路局信用評價中更是名列前茅。
黨員干部接受紅色教育
慰問當地上河東村小學
每月之星
相關新聞
- 2020-12-31城開線上的鐵建老兵們
- 2020-12-30鐵建情,不忘初心再出發
- 2020-12-29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軟硬件設備(第十五批)采購項目
(包A軟硬件設備采購)第51-A號-中標公告 - 2020-12-29房地產集團蘇州中國鐵建?拙政江南項目獲14項國家專利